短信登录
密码登录
注册金英杰账号
中医基础理论之肛门直肠疾病的检查方法
以下内容由金英杰医学小编精心整理,如下:
简介
直肠肛门[1](肛管)为大肠的下段。直肠位于盆腔,上接乙状结肠,下连肛管,全长约15~20cm,前方
是膀胱,精囊,前列腺和尿道(女性则为子宫和阴道),后方是骶骨,尾骨。直肠上界解剖学定在第二
骶椎下缘,外科学定在骶骨岬水平。直肠下方与肛管相连。为了临床应用方便,常把直肠分为上、中、
下三段:上段12~16cm,中段8~12cm,下段8cm以下;肛管3~4cm。肛管与直肠分界有两种观点,
一种是解剖学肛管以点状线为界,另一种是外科肛管,指尾骨尖或前列腺尖水平以下部分,长约3~4
cm。
临床症状
详询病史,注意其典型症状。无痛性便鲜血是内痔,混合痔,直肠息肉等疾病共有的症状;便鲜血并且
伴有肛门剧痛者,多为肛裂;反复较大量出血,有时伴腹部绞痛,可能是Meckel憩室;腹泻伴腥臭粘液
血便,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;长期腹泻,腹痛伴粘液脓性便,可能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;肛门坠胀感多
见于内痔、混合痔、肛周脓肿、直肠脱垂;中晚期内痔,混合痔,直肠脱垂,低位直肠息肉,肛乳头瘤
可以出现肛门脱垂物,严重的内痔和混合痔可嵌顿于肛门外,导致肿痛甚至发生糜烂,坏死;肛周脓性
分泌物是肛瘘的主要症状;肛门周围潮湿多存在肛周湿症。
直肠后间隙脓肿的症状
肛外正常,疼痛可向臀部放射,可出现发热、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。可触及直肠后壁肿胀、压痛
及波动感。
肛检
肛管直肠指诊是肛肠疾病中较简便而又重要的检查方法,适用于凡有肛肠病史及症状的患者。肛门直
肠指诊时可触及的病变包括:内痔、肛瘘、直肠息肉、肛门直肠周围脓肿、直肠脱垂、直肠癌、直肠
类癌,直肠后壁肿瘤等。
肛肠病线检查
(一)结肠双对比造影
结肠双对比造影(双重气钡造影)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。优质的结肠双对比造影片可以显示出大肠粘膜
的细微结构。影像清晰,透明,富有立体感,可显示单发的2-3cm大小的病灶。
(二)排粪造影
排粪造影是一种专门用于研究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X线检查方法。功能性出口梗阻是指只有在排粪
过程中才表现出来的直肠、肛管的一系列功能性异常,包括耻骨直肠肌肥厚、粘连、痉挛、肛管内
括约肌失弛缓症、直肠粘膜脱垂、直肠内套叠、直肠前膨出(直肠前突)、乙状结肠或小肠疝、前压迫、
盆底及会阴下降综合征等。
(三)肛周瘘管、窦道造影
肛周瘘管、窦道造影主要是检查是以碘剂显示瘘口、窦道长短、分支、走行方向及距体表的深度。
肛门直肠功能检查
(一)结肠转运试验
结肠转运试验是结肠转运缓慢疾病的唯一检查方法,此检查方法对结肠运输性运动缓慢所致的便秘和
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便秘在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。
(二)肛管直肠压力测定
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排便不能节制的患者有一定的诊断意义,便秘的诊断常有助。对先天性巨结肠症
和耻管直肠肌肥厚等疾病有一定意义。
(三)盆底肌电图检查
盆底肌电图有助于评价盆底肌肉神经支配情况和分析排便失禁原因。在肌源性肛肠疾病诊断上有重要
意义。
特殊检查
(一)肛管、直肠及结肠超声检查
此法主要应用于大肠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检查,即肠占位病灶。肛管及直肠内超声检查用作对肛管
直肠脓肿的脓
腔定位。从而指导手术治疗,具有重要意义。
(二)肛管、直肠及结肠CT检查
肛管、直肠及结肠CT检查在大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独特价值。CT不仅能显示管肠内病变,更重
要的是可直接观察到肠壁及其附近的组织和器官。对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。CT检查可显示先天
性肛门直肠畸形的结构形态及其发育情况有特异性,这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。
(三)肛管、直肠及结肠磁共振成像检查
此法对大肠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、正确以及术后复查有重要诊断价值。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手术
前评价
![]() 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|
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|
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、福利 不错过 |
上一篇:中医基础理论之不寐症鉴别诊断
下一篇:中医基础理论之疟疾的诊断要点
金英杰医学教育 (jinyingjie.com)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-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(2017)9355-106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