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
注册金英杰账号
一、病因和发病机制
国内以胆道疾病*为常见,国外除胆石症外,大量饮酒是主要病因。
(一)胆道疾病:其中以胆石症*为常见。
(二)胰管梗阻
(三)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的病变
(四)酗酒和暴饮暴食
可刺激胰腺大量分泌,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。当剧烈呕吐时,十二指肠内压力骤增,致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胰管,引起急性胰腺炎。
二、临床表现
临床多见急性水肿型胰腺炎,症状相对较轻;
出血坏死型少见,但较严重,常伴休克及多种并发症,病死率高。
(一)症状
1.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**症状,多在暴饮暴食、高脂餐及饮酒后突然发生。
性质:疼痛轻重程度不一,呈持续性,阵发性加剧;
部位:腹痛常位于上腹中部,亦可偏左或偏右,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;
体位:弯腰或上身前倾体位可减轻;
时间:水肿型病人3~5天后疼痛缓解。出血坏死型者病情发展迅速,腹痛持续时间长,可为全腹痛。
2.恶心、呕吐与腹胀 剧烈呕吐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渣样液体,呕吐后腹痛不减轻,出血坏死型者常有明显腹胀或麻痹性肠梗阻。
3.发热 多为中度发热,一般持续3~5天,如超过39℃持续不退,常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。
4.水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出现脱水,呕吐频繁者可出现代谢性碱中毒。代谢性酸中毒,低钾、低镁、低钙血症(手足搐搦)。
5.休克 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。
(二)体征
1.急性水肿型: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等。
2.出血坏死型
并发腹膜炎时全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,腹肌紧张,肠麻痹时腹部膨隆,肠鸣音减弱或消失。
(三)并发症
出血坏死型者病后数天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消化道出血、败血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,病死率很高。
三、有关检查
(一)血象
血白细胞计数升高,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。
(二)淀粉酶测定
急性胰腺炎时,血清和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。
急性胰腺炎血、尿淀粉酶的动态变化表
发病后开始 升高时间(h) 高峰 开始下降(h) 持续时间(d) 诊断值
血清淀粉酶 8 12~24 48~72 3~5 >500U
尿液淀粉酶 12~24 1~2周 >256U
四、治疗要点
治疗以解痉止痛、抑制胰液分泌、防止和治疗并发症为原则。
(一)抑制或减少胰液分泌
1.禁食及胃肠减压:可减少胃酸与食物刺激胰液分泌,减轻呕吐与腹胀。
2.药物治疗
(1)H2受体拮抗剂:如西咪替丁、雷尼替丁等,可减少胃酸分泌,从而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。
(2)抗胆碱能药:可抑制胃肠分泌,从而减少胃酸分泌。常用阿托品或654―2肌注。有肠麻痹、严重腹胀者不宜使用抗胆碱能药。
(3)生长抑素类药物:如施他宁等,常用于重症胰腺炎。
(二)解痉镇痛
阿托品或654-2肌注,每天2~3次。疼痛剧烈者可用度冷丁50~100mg肌内注射。禁用吗啡,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,加重疼痛。
(三)抗生素应用
(四)抗休克治疗 输全血、血浆、白蛋白或血浆代用品,补充血容量。
(五)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
五、护理问题
1.疼痛腹痛 与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胰腺组织水肿有关。
2.潜在并发症 休克、急性腹膜炎、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。
3.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禁食、呕吐、胰腺的急性出血有关。
六、护理措施
(一)一般护理
1.休息与体位
**卧床休息,如弯腰、屈膝侧卧,鼓励病人翻身,因剧痛在床上辗转反侧者,要防止坠床。
2.饮食护理
1)急性期禁食、禁饮1~3天,禁食时不能饮水;
2)每天应静脉补液;
3)腹痛和呕吐症状基本消失后可给予少量低糖流质食物,忌油脂;
4)以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,但忌高脂肪,防止复发。
(二)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及神志变化,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时,要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抢救措施。
(三)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配合。
七、健康教育
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主要诱发因素,如避免酗酒、暴饮暴食,多食低脂、无刺激的食物等,以防本病复发。
一、病因和发病机制
国内以胆道疾病*为常见,国外除胆石症外,大量饮酒是主要病因。
(一)胆道疾病:其中以胆石症*为常见。
(二)胰管梗阻
(三)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的病变
(四)酗酒和暴饮暴食
可刺激胰腺大量分泌,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。当剧烈呕吐时,十二指肠内压力骤增,致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胰管,引起急性胰腺炎。
二、临床表现
临床多见急性水肿型胰腺炎,症状相对较轻;
出血坏死型少见,但较严重,常伴休克及多种并发症,病死率高。
(一)症状
1.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**症状,多在暴饮暴食、高脂餐及饮酒后突然发生。
性质:疼痛轻重程度不一,呈持续性,阵发性加剧;
部位:腹痛常位于上腹中部,亦可偏左或偏右,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;
体位:弯腰或上身前倾体位可减轻;
时间:水肿型病人3~5天后疼痛缓解。出血坏死型者病情发展迅速,腹痛持续时间长,可为全腹痛。
2.恶心、呕吐与腹胀 剧烈呕吐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渣样液体,呕吐后腹痛不减轻,出血坏死型者常有明显腹胀或麻痹性肠梗阻。
3.发热 多为中度发热,一般持续3~5天,如超过39℃持续不退,常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。
4.水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出现脱水,呕吐频繁者可出现代谢性碱中毒。代谢性酸中毒,低钾、低镁、低钙血症(手足搐搦)。
5.休克 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。
(二)体征
1.急性水肿型: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等。
2.出血坏死型
并发腹膜炎时全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,腹肌紧张,肠麻痹时腹部膨隆,肠鸣音减弱或消失。
(三)并发症
出血坏死型者病后数天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消化道出血、败血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,病死率很高。
三、有关检查
(一)血象
血白细胞计数升高,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。
(二)淀粉酶测定
急性胰腺炎时,血清和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。
急性胰腺炎血、尿淀粉酶的动态变化表
发病后开始 升高时间(h) 高峰 开始下降(h) 持续时间(d) 诊断值
血清淀粉酶 8 12~24 48~72 3~5 >500U
尿液淀粉酶 12~24 1~2周 >256U
四、治疗要点
治疗以解痉止痛、抑制胰液分泌、防止和治疗并发症为原则。
(一)抑制或减少胰液分泌
1.禁食及胃肠减压:可减少胃酸与食物刺激胰液分泌,减轻呕吐与腹胀。
2.药物治疗
(1)H2受体拮抗剂:如西咪替丁、雷尼替丁等,可减少胃酸分泌,从而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。
(2)抗胆碱能药:可抑制胃肠分泌,从而减少胃酸分泌。常用阿托品或654―2肌注。有肠麻痹、严重腹胀者不宜使用抗胆碱能药。
(3)生长抑素类药物:如施他宁等,常用于重症胰腺炎。
(二)解痉镇痛
阿托品或654-2肌注,每天2~3次。疼痛剧烈者可用度冷丁50~100mg肌内注射。禁用吗啡,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,加重疼痛。
(三)抗生素应用
(四)抗休克治疗 输全血、血浆、白蛋白或血浆代用品,补充血容量。
(五)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
五、护理问题
1.疼痛腹痛 与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胰腺组织水肿有关。
2.潜在并发症 休克、急性腹膜炎、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。
3.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禁食、呕吐、胰腺的急性出血有关。
六、护理措施
(一)一般护理
1.休息与体位
**卧床休息,如弯腰、屈膝侧卧,鼓励病人翻身,因剧痛在床上辗转反侧者,要防止坠床。
2.饮食护理
1)急性期禁食、禁饮1~3天,禁食时不能饮水;
2)每天应静脉补液;
3)腹痛和呕吐症状基本消失后可给予少量低糖流质食物,忌油脂;
4)以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,但忌高脂肪,防止复发。
(二)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及神志变化,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时,要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抢救措施。
(三)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配合。
七、健康教育
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主要诱发因素,如避免酗酒、暴饮暴食,多食低脂、无刺激的食物等,以防本病复发。
一、病因和发病机制
国内以胆道疾病*为常见,国外除胆石症外,大量饮酒是主要病因。
(一)胆道疾病:其中以胆石症*为常见。
(二)胰管梗阻
(三)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的病变
(四)酗酒和暴饮暴食
可刺激胰腺大量分泌,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。当剧烈呕吐时,十二指肠内压力骤增,致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胰管,引起急性胰腺炎。
二、临床表现
临床多见急性水肿型胰腺炎,症状相对较轻;
出血坏死型少见,但较严重,常伴休克及多种并发症,病死率高。
(一)症状
1.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**症状,多在暴饮暴食、高脂餐及饮酒后突然发生。
性质:疼痛轻重程度不一,呈持续性,阵发性加剧;
部位:腹痛常位于上腹中部,亦可偏左或偏右,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;
体位:弯腰或上身前倾体位可减轻;
时间:水肿型病人3~5天后疼痛缓解。出血坏死型者病情发展迅速,腹痛持续时间长,可为全腹痛。
2.恶心、呕吐与腹胀 剧烈呕吐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渣样液体,呕吐后腹痛不减轻,出血坏死型者常有明显腹胀或麻痹性肠梗阻。
3.发热 多为中度发热,一般持续3~5天,如超过39℃持续不退,常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。
4.水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出现脱水,呕吐频繁者可出现代谢性碱中毒。代谢性酸中毒,低钾、低镁、低钙血症(手足搐搦)。
5.休克 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。
(二)体征
1.急性水肿型: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等。
2.出血坏死型
并发腹膜炎时全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,腹肌紧张,肠麻痹时腹部膨隆,肠鸣音减弱或消失。
(三)并发症
出血坏死型者病后数天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消化道出血、败血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,病死率很高。
三、有关检查
(一)血象
血白细胞计数升高,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。
(二)淀粉酶测定
急性胰腺炎时,血清和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。
急性胰腺炎血、尿淀粉酶的动态变化表
发病后开始 升高时间(h) 高峰 开始下降(h) 持续时间(d) 诊断值
血清淀粉酶 8 12~24 48~72 3~5 >500U
尿液淀粉酶 12~24 1~2周 >256U
四、治疗要点
治疗以解痉止痛、抑制胰液分泌、防止和治疗并发症为原则。
(一)抑制或减少胰液分泌
1.禁食及胃肠减压:可减少胃酸与食物刺激胰液分泌,减轻呕吐与腹胀。
2.药物治疗
(1)H2受体拮抗剂:如西咪替丁、雷尼替丁等,可减少胃酸分泌,从而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。
(2)抗胆碱能药:可抑制胃肠分泌,从而减少胃酸分泌。常用阿托品或654―2肌注。有肠麻痹、严重腹胀者不宜使用抗胆碱能药。
(3)生长抑素类药物:如施他宁等,常用于重症胰腺炎。
(二)解痉镇痛
阿托品或654-2肌注,每天2~3次。疼痛剧烈者可用度冷丁50~100mg肌内注射。禁用吗啡,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,加重疼痛。
(三)抗生素应用
(四)抗休克治疗 输全血、血浆、白蛋白或血浆代用品,补充血容量。
(五)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
五、护理问题
1.疼痛腹痛 与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胰腺组织水肿有关。
2.潜在并发症 休克、急性腹膜炎、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。
3.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禁食、呕吐、胰腺的急性出血有关。
六、护理措施
(一)一般护理
1.休息与体位
**卧床休息,如弯腰、屈膝侧卧,鼓励病人翻身,因剧痛在床上辗转反侧者,要防止坠床。
2.饮食护理
1)急性期禁食、禁饮1~3天,禁食时不能饮水;
2)每天应静脉补液;
3)腹痛和呕吐症状基本消失后可给予少量低糖流质食物,忌油脂;
4)以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,但忌高脂肪,防止复发。
(二)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及神志变化,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时,要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抢救措施。
(三)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配合。
七、健康教育
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主要诱发因素,如避免酗酒、暴饮暴食,多食低脂、无刺激的食物等,以防本病复发。
一、病因和发病机制
国内以胆道疾病*为常见,国外除胆石症外,大量饮酒是主要病因。
(一)胆道疾病:其中以胆石症*为常见。
(二)胰管梗阻
(三)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的病变
(四)酗酒和暴饮暴食
可刺激胰腺大量分泌,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。当剧烈呕吐时,十二指肠内压力骤增,致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胰管,引起急性胰腺炎。
二、临床表现
临床多见急性水肿型胰腺炎,症状相对较轻;
出血坏死型少见,但较严重,常伴休克及多种并发症,病死率高。
(一)症状
1.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**症状,多在暴饮暴食、高脂餐及饮酒后突然发生。
性质:疼痛轻重程度不一,呈持续性,阵发性加剧;
部位:腹痛常位于上腹中部,亦可偏左或偏右,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;
体位:弯腰或上身前倾体位可减轻;
时间:水肿型病人3~5天后疼痛缓解。出血坏死型者病情发展迅速,腹痛持续时间长,可为全腹痛。
2.恶心、呕吐与腹胀 剧烈呕吐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渣样液体,呕吐后腹痛不减轻,出血坏死型者常有明显腹胀或麻痹性肠梗阻。
3.发热 多为中度发热,一般持续3~5天,如超过39℃持续不退,常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。
4.水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出现脱水,呕吐频繁者可出现代谢性碱中毒。代谢性酸中毒,低钾、低镁、低钙血症(手足搐搦)。
5.休克 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。
(二)体征
1.急性水肿型: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等。
2.出血坏死型
并发腹膜炎时全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,腹肌紧张,肠麻痹时腹部膨隆,肠鸣音减弱或消失。
(三)并发症
出血坏死型者病后数天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消化道出血、败血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,病死率很高。
三、有关检查
(一)血象
血白细胞计数升高,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。
(二)淀粉酶测定
急性胰腺炎时,血清和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。
急性胰腺炎血、尿淀粉酶的动态变化表
发病后开始 升高时间(h) 高峰 开始下降(h) 持续时间(d) 诊断值
血清淀粉酶 8 12~24 48~72 3~5 >500U
尿液淀粉酶 12~24 1~2周 >256U
四、治疗要点
治疗以解痉止痛、抑制胰液分泌、防止和治疗并发症为原则。
(一)抑制或减少胰液分泌
1.禁食及胃肠减压:可减少胃酸与食物刺激胰液分泌,减轻呕吐与腹胀。
2.药物治疗
(1)H2受体拮抗剂:如西咪替丁、雷尼替丁等,可减少胃酸分泌,从而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。
(2)抗胆碱能药:可抑制胃肠分泌,从而减少胃酸分泌。常用阿托品或654―2肌注。有肠麻痹、严重腹胀者不宜使用抗胆碱能药。
(3)生长抑素类药物:如施他宁等,常用于重症胰腺炎。
(二)解痉镇痛
阿托品或654-2肌注,每天2~3次。疼痛剧烈者可用度冷丁50~100mg肌内注射。禁用吗啡,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,加重疼痛。
(三)抗生素应用
(四)抗休克治疗 输全血、血浆、白蛋白或血浆代用品,补充血容量。
(五)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
五、护理问题
1.疼痛腹痛 与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胰腺组织水肿有关。
2.潜在并发症 休克、急性腹膜炎、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。
3.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禁食、呕吐、胰腺的急性出血有关。
六、护理措施
(一)一般护理
1.休息与体位
**卧床休息,如弯腰、屈膝侧卧,鼓励病人翻身,因剧痛在床上辗转反侧者,要防止坠床。
2.饮食护理
1)急性期禁食、禁饮1~3天,禁食时不能饮水;
2)每天应静脉补液;
3)腹痛和呕吐症状基本消失后可给予少量低糖流质食物,忌油脂;
4)以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,但忌高脂肪,防止复发。
(二)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及神志变化,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时,要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抢救措施。
(三)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配合。
七、健康教育
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主要诱发因素,如避免酗酒、暴饮暴食,多食低脂、无刺激的食物等,以防本病复发。
一、病因和发病机制
国内以胆道疾病*为常见,国外除胆石
一、病因和发病机制
国内以胆道疾病*为常见,国外除胆石症外,大量饮酒是主要病因。
(一)胆道疾病:其中以胆石症*为常见。
(二)胰管梗阻
(三)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的病变
(四)酗酒和暴饮暴食
可刺激胰腺大量分泌,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。当剧烈呕吐时,十二指肠内压力骤增,致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胰管,引起急性胰腺炎。
二、临床表现
临床多见急性水肿型胰腺炎,症状相对较轻;
出血坏死型少见,但较严重,常伴休克及多种并发症,病死率高。
(一)症状
1.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**症状,多在暴饮暴食、高脂餐及饮酒后突然发生。
性质:疼痛轻重程度不一,呈持续性,阵发性加剧;
部位:腹痛常位于上腹中部,亦可偏左或偏右,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;
体位:弯腰或上身前倾体位可减轻;
时间:水肿型病人3~5天后疼痛缓解。出血坏死型者病情发展迅速,腹痛持续时间长,可为全腹痛。
2.恶心、呕吐与腹胀 剧烈呕吐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渣样液体,呕吐后腹痛不减轻,出血坏死型者常有明显腹胀或麻痹性肠梗阻。
3.发热 多为中度发热,一般持续3~5天,如超过39℃持续不退,常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。
4.水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出现脱水,呕吐频繁者可出现代谢性碱中毒。代谢性酸中毒,低钾、低镁、低钙血症(手足搐搦)。
5.休克 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。
(二)体征
1.急性水肿型: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等。
2.出血坏死型
并发腹膜炎时全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,腹肌紧张,肠麻痹时腹部膨隆,肠鸣音减弱或消失。
(三)并发症
出血坏死型者病后数天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消化道出血、败血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,病死率很高。
三、有关检查
(一)血象
血白细胞计数升高,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。
(二)淀粉酶测定
急性胰腺炎时,血清和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。
急性胰腺炎血、尿淀粉酶的动态变化表
发病后开始 升高时间(h) 高峰 开始下降(h) 持续时间(d) 诊断值
血清淀粉酶 8 12~24 48~72 3~5 >500U
尿液淀粉酶 12~24 1~2周 >256U
四、治疗要点
治疗以解痉止痛、抑制胰液分泌、防止和治疗并发症为原则。
(一)抑制或减少胰液分泌
1.禁食及胃肠减压:可减少胃酸与食物刺激胰液分泌,减轻呕吐与腹胀。
2.药物治疗
(1)H2受体拮抗剂:如西咪替丁、雷尼替丁等,可减少胃酸分泌,从而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。
(2)抗胆碱能药:可抑制胃肠分泌,从而减少胃酸分泌。常用阿托品或654―2肌注。有肠麻痹、严重腹胀者不宜使用抗胆碱能药。
(3)生长抑素类药物:如施他宁等,常用于重症胰腺炎。
(二)解痉镇痛
阿托品或654-2肌注,每天2~3次。疼痛剧烈者可用度冷丁50~100mg肌内注射。禁用吗啡,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,加重疼痛。
(三)抗生素应用
(四)抗休克治疗 输全血、血浆、白蛋白或血浆代用品,补充血容量。
(五)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
五、护理问题
1.疼痛腹痛 与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胰腺组织水肿有关。
2.潜在并发症 休克、急性腹膜炎、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。
3.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禁食、呕吐、胰腺的急性出血有关。
六、护理措施
(一)一般护理
1.休息与体位
**卧床休息,如弯腰、屈膝侧卧,鼓励病人翻身,因剧痛在床上辗转反侧者,要防止坠床。
2.饮食护理
1)急性期禁食、禁饮1~3天,禁食时不能饮水;
2)每天应静脉补液;
3)腹痛和呕吐症状基本消失后可给予少量低糖流质食物,忌油脂;
4)以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,但忌高脂肪,防止复发。
(二)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及神志变化,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时,要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抢救措施。
(三)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配合。
七、健康教育
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主要诱发因素,如避免酗酒、暴饮暴食,多食低脂、无刺激的食物等,以防本病复发。
症外,大量饮酒是主要病因。
(一)胆道疾病:其中以胆石症*为常见。
(二)胰管梗阻
(三)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位的病变
(四)酗酒和暴饮暴食
可刺激胰腺大量分泌,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。当剧烈呕吐时,十二指肠内压力骤增,致十二指肠液反流人胰管,引起急性胰腺炎。
二、临床表现
临床多见急性水肿型胰腺炎,症状相对较轻;
出血坏死型少见,但较严重,常伴休克及多种并发症,病死率高。
(一)症状
1.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**症状,多在暴饮暴食、高脂餐及饮酒后突然发生。
性质:疼痛轻重程度不一,呈持续性,阵发性加剧;
部位:腹痛常位于上腹中部,亦可偏左或偏右,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;
体位:弯腰或上身前倾体位可减轻;
时间:水肿型病人3~5天后疼痛缓解。出血坏死型者病情发展迅速,腹痛持续时间长,可为全腹痛。
2.恶心、呕吐与腹胀 剧烈呕吐者可吐出胆汁或咖啡渣样液体,呕吐后腹痛不减轻,出血坏死型者常有明显腹胀或麻痹性肠梗阻。
3.发热 多为中度发热,一般持续3~5天,如超过39℃持续不退,常提示有并发症的可能。
4.水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出现脱水,呕吐频繁者可出现代谢性碱中毒。代谢性酸中毒,低钾、低镁、低钙血症(手足搐搦)。
5.休克 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。
(二)体征
1.急性水肿型:仅有上腹部轻度压痛等。
2.出血坏死型
并发腹膜炎时全腹明显压痛及反跳痛,腹肌紧张,肠麻痹时腹部膨隆,肠鸣音减弱或消失。
(三)并发症
出血坏死型者病后数天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消化道出血、败血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,病死率很高。
三、有关检查
(一)血象
血白细胞计数升高,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。
(二)淀粉酶测定
急性胰腺炎时,血清和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。
急性胰腺炎血、尿淀粉酶的动态变化表
发病后开始 升高时间(h) 高峰 开始下降(h) 持续时间(d) 诊断值
血清淀粉酶 8 12~24 48~72 3~5 >500U
尿液淀粉酶 12~24 1~2周 >256U
四、治疗要点
治疗以解痉止痛、抑制胰液分泌、防止和治疗并发症为原则。
(一)抑制或减少胰液分泌
1.禁食及胃肠减压:可减少胃酸与食物刺激胰液分泌,减轻呕吐与腹胀。
2.药物治疗
(1)H2受体拮抗剂:如西咪替丁、雷尼替丁等,可减少胃酸分泌,从而减少对胰腺分泌的刺激。
(2)抗胆碱能药:可抑制胃肠分泌,从而减少胃酸分泌。常用阿托品或654―2肌注。有肠麻痹、严重腹胀者不宜使用抗胆碱能药。
(3)生长抑素类药物:如施他宁等,常用于重症胰腺炎。
(二)解痉镇痛
阿托品或654-2肌注,每天2~3次。疼痛剧烈者可用度冷丁50~100mg肌内注射。禁用吗啡,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,加重疼痛。
(三)抗生素应用
(四)抗休克治疗 输全血、血浆、白蛋白或血浆代用品,补充血容量。
(五)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
五、护理问题
1.疼痛腹痛 与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胰腺组织水肿有关。
2.潜在并发症 休克、急性腹膜炎、急性肾功能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。
3.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禁食、呕吐、胰腺的急性出血有关。
六、护理措施
(一)一般护理
1.休息与体位
**卧床休息,如弯腰、屈膝侧卧,鼓励病人翻身,因剧痛在床上辗转反侧者,要防止坠床。
2.饮食护理
1)急性期禁食、禁饮1~3天,禁食时不能饮水;
2)每天应静脉补液;
3)腹痛和呕吐症状基本消失后可给予少量低糖流质食物,忌油脂;
4)以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,但忌高脂肪,防止复发。
(二)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体温、脉搏、呼吸、血压及神志变化,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时,要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抢救措施。
(三)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配合。
七、健康教育
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主要诱发因素,如避免酗酒、暴饮暴食,多食低脂、无刺激的食物等,以防本病复发。
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
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|
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|
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、福利 不错过 |
金英杰医学教育 (jinyingjie.com)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-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(2017)9355-1061号